從“手撕鋼”看中國經濟的韌性
日前,一車600公斤、厚度僅為0.02毫米的不銹鋼在山西問世,這是目前中國最薄的不銹鋼。這種厚度為0.02毫米,寬度達600毫米的不銹鋼也叫“手撕鋼”。僅有A4紙四分之一厚度的“手撕鋼”,可以在工作人員的手中被輕而易舉地撕碎。
比鋼材的神奇和實用更引人注目的是此前該產品因為制造工藝難度較大,一直為日本、德國等國家所壟斷。據了解,這種鋼材是世界前沿科技的支撐。遠離喧囂、默默耕耘,中國制造業又一次讓世人領略何為于無聲處聽驚雷。以往,中國經濟的一大優勢是規模生產能力與發達國家的創新能力形成互補。傳統觀點認為,發達國家企業或個人的創新能力較強,而中國主要具備的是規模效應。實際上,中國科技的進步一直在點滴中累積,獨創性進步正在涌現。一則“手撕鋼”的新聞,未必是輿論場上的熱點話題,卻標記了科技進步的一個堅實步履。 在保持中國人口紅利這一傳統優勢的同時,中國經濟正在積極轉型,提高科技含量與發展質量,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首先,中國擁有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和較好的信息技術基礎,這是中國經濟得以不斷發展的基石。其次,近年來,中國自主創新的步伐持續加快,已經在多個產業領域從追趕者的角色一躍成為并跑者。“手撕鋼”的橫空出世,再一次證明,中國自主創新的能力正在悄然間茁壯成長,成為世界高精尖領域中無法忽視的一股力量。
憶往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曾多次面臨外部環境變化的考驗,包括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非典”的沖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等等。每一次面對挑戰,中國周遭總會涌現不少嘈雜的聲音和悲觀的看法。然而,歷史已經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事實打消了這些顧慮:中國不僅沒有被輕易打倒,反而總能愈挫愈勇,在困難當中成長、壯大。 事實讓我們一次次看到中國經濟的韌性。巨大的市場回旋空間,全面完整的工業制造體系,改革所釋放出的體制機制活力,創新發展戰略帶來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勢頭,“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中國經濟的發展總能突破很多人的想象,達到令人驚訝的高度。 不畏浮云遮望眼,在輿論場并不顯著的位置,隨處可見中國經濟韌性的實在支撐。成功培育全球首對體細胞克隆猴,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投入使用,上海企業主導的中國行業標準《超級電容電動城市客車供電系統》已轉化為以色列國家標準頒布并實施……深入企業車間、居民生活,不難發現中國正在蓄積著發展后勁,他們并不是醒目的新聞頭條,卻在入木三分地改變這片土地、改善我們的生活,我們理當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手撕鋼”的問世是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一個縮影。在中國經濟內部運行平穩的背景之下,我們有理由期待,更多“手撕鋼”式創新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更為強勁的動力。此外,中國巨大的市場、良好的全產業配套能力將繼續吸引外資進入,因此,我國完全有能力、有底氣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機遇,推動自主研發的開展,在百年未有之全球經貿變局中乘勢而上,勇立潮頭。
比鋼材的神奇和實用更引人注目的是此前該產品因為制造工藝難度較大,一直為日本、德國等國家所壟斷。據了解,這種鋼材是世界前沿科技的支撐。遠離喧囂、默默耕耘,中國制造業又一次讓世人領略何為于無聲處聽驚雷。以往,中國經濟的一大優勢是規模生產能力與發達國家的創新能力形成互補。傳統觀點認為,發達國家企業或個人的創新能力較強,而中國主要具備的是規模效應。實際上,中國科技的進步一直在點滴中累積,獨創性進步正在涌現。一則“手撕鋼”的新聞,未必是輿論場上的熱點話題,卻標記了科技進步的一個堅實步履。 在保持中國人口紅利這一傳統優勢的同時,中國經濟正在積極轉型,提高科技含量與發展質量,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首先,中國擁有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和較好的信息技術基礎,這是中國經濟得以不斷發展的基石。其次,近年來,中國自主創新的步伐持續加快,已經在多個產業領域從追趕者的角色一躍成為并跑者。“手撕鋼”的橫空出世,再一次證明,中國自主創新的能力正在悄然間茁壯成長,成為世界高精尖領域中無法忽視的一股力量。
憶往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曾多次面臨外部環境變化的考驗,包括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非典”的沖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等等。每一次面對挑戰,中國周遭總會涌現不少嘈雜的聲音和悲觀的看法。然而,歷史已經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事實打消了這些顧慮:中國不僅沒有被輕易打倒,反而總能愈挫愈勇,在困難當中成長、壯大。 事實讓我們一次次看到中國經濟的韌性。巨大的市場回旋空間,全面完整的工業制造體系,改革所釋放出的體制機制活力,創新發展戰略帶來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勢頭,“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中國經濟的發展總能突破很多人的想象,達到令人驚訝的高度。 不畏浮云遮望眼,在輿論場并不顯著的位置,隨處可見中國經濟韌性的實在支撐。成功培育全球首對體細胞克隆猴,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投入使用,上海企業主導的中國行業標準《超級電容電動城市客車供電系統》已轉化為以色列國家標準頒布并實施……深入企業車間、居民生活,不難發現中國正在蓄積著發展后勁,他們并不是醒目的新聞頭條,卻在入木三分地改變這片土地、改善我們的生活,我們理當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手撕鋼”的問世是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一個縮影。在中國經濟內部運行平穩的背景之下,我們有理由期待,更多“手撕鋼”式創新將為中國經濟的發展注入更為強勁的動力。此外,中國巨大的市場、良好的全產業配套能力將繼續吸引外資進入,因此,我國完全有能力、有底氣抓住新技術革命的機遇,推動自主研發的開展,在百年未有之全球經貿變局中乘勢而上,勇立潮頭。
中國鋼鐵新聞網 光明日報
2018-08-20
2018-08-20